8月22日,古井贡酒爆出“勾兑门”事件,勾兑白酒出现在公众视野,引起轩然。
数据显示,2006年食用酒精用量占酒精总量的71%。这一年中国白酒产量约为855万吨,其中60%以上,即513万吨白酒是用食用酒精勾兑而成。
用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是行业普遍现状?对人体是否有害?纯粮酒与勾兑酒又有什么区别?
张五九:工业酒精的来源是石油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裂化长链有机物而得到的乙醇,其中加入了一定含量的甲醇等一些有机有毒物质。工业酒精对人体伤害很大。而食用酒精主要从谷类、水果、蜜糖等含淀粉作物中提炼,正常饮用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害。
上世纪为减少酿酒耗粮,研制酒精勾兑酒的新工艺,这与甲醇类工业酒精勾兑成的假白酒完全不同。食用酒精是我国政府允许销售的合格白酒制品,而用工业酒精则是违法的。
因为一般消费者很难从酒体外表和香味上分辨勾兑酒与纯粮酿造酒的区别,而且酒精勾兑酒其香味物质基本都要靠人工外加,无法体现粮食的精华,因此口感淡薄、香气短暂,与纯粮酿造醇厚丰满、齿颊留香的酒有很大区别。
不过,用食用酒精做原料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消费者不必谈之色变,可完全放心饮用。
张五九:国家有三套国家标准:一是固态法白酒国家标准(即GB/T10781),二是固液法白酒国家标准(即GB/T20822),三是液态法白酒国家标准(即GB/T20821)。
固态法白酒要求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所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也就是“纯粮固态发酵生产”,是指用大米、高粱、小麦、大麦、青稞等粮食和豆类等为原料,加入富含微生物的曲块,没有添加非自身发酵产生的物质。因为固态法采用纯粮酿造,对原料和工艺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一般会作为高档酒销售。
而液态法白酒则规定可在食用酒精中加入食品添加剂调味调香勾调成白酒。而固液法白酒则是以固态法白酒(不低于30%)、液态法白酒勾调而成的白酒。
一般来说,除了高粱酒、荞麦酒等,国内大部分白酒都需要勾兑环节。像威士忌、白兰地、朗姆酒等世界名酒也都是勾兑出来的。
张五九:古井贡酒称该公司部分低端产品使用了“固液法”,这种工艺拥有国家标准《固液法白酒》。
该标准均主要是由各大白酒企业操刀起草而成。该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包括除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外,主要参与企业为五粮液、江苏洋河酒厂、山西汾酒、贵州茅台、河北衡水老白干、湖北白云边等行业内知名企业。
张五九:目前市场上食用酒精价格在6500~6900元/吨。用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平均吨酒耗粮仅为1.074吨,比同类普通固态法白酒降低粮耗达22%,用食用酒精勾兑白酒成本低很多。
基本上大多数企业都在用食用酒精勾兑低档酒,这并不代表酒精勾兑的白酒比固态发酵法的白酒差。
张五九:根据2006年中国酒精产品结构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当年食用酒精占酒精总量的71%。这一年中国白酒产量约为855万吨,其中60%以上,即513万吨白酒是用食用酒精勾兑而成的。
2004年国内对食用酒精的需求为230万吨,到2009年则翻了一番,达46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4.9%。2009年~2012年,国内食用酒精需求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6%,今年将达到730万吨。
张五九:食用酒精勾兑白酒的比例,每年都在增加。在我国“七五”期间,全国新工艺白酒产量为150万吨,占白酒总产量的1/3,比1985年增长近1倍。市场上近70%的白酒是用食用酒精勾兑而成的新工艺白酒。
而这一年,用于白酒生产、化工行业和医疗行业的食用酒精消耗量分别占51.3%、47.2%和1.5%。以此推算,当年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产量约在275万吨以上。
张五九:截至目前,除了古井贡酒被证实有勾兑酒存在外,洋河、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等并未透露本企业产品是不是涉及“勾兑”情况。
张五九:按现在的国家标准,酿造出来的酒都是需要勾兑的。勾兑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去芜存菁的过程,因为在勾兑的过程中会降低酒的度数、去除酒中的杂质、添加一些香精使酒的口感更好,并且还要降低酒中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的含量等。
张五九:市场上现有白酒,从几元钱一瓶到上千元的一瓶的,在配料表中都只标注:水、高粱、小麦,酒精勾兑一事则避而不提。
白酒行业使用食用酒精勾兑白酒其实是个既定的事实,但消费者却知之甚少。若使用了食用酒精,就应该标注“液态法白酒”,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采用食用酒精勾兑的。《GB10344-2005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中,我国对白酒产品标签也有强制性规定:在酿酒或工艺流程中,加入的水和食用酒精应在配料清单中标示。但事实上绝大部分白酒企业却是用而不标,这主要是基于企业担心花了钱的人食用酒精这种原料有所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