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食品资讯产经企业以文化酒 酒以载道——宋书玉理事长在首届中国酒业汉酒文化大会上的讲话
以文化酒 酒以载道——宋书玉理事长在首届中国酒业汉酒文化大会上的讲线来源:中国酒业协会CADA微信号原文:
核心提示:11月13日,首届中国酒业汉酒文化大会在郑州隆重举行。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应邀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11月13日,首届酒文化大会在郑州隆重举行。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应邀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说:
冬有阳光身暖和,冬有美酒心暖和。今天是冬日里的一场美酒之约。特别高兴与大家相聚中原名城-郑州。
美酒的品质是由其文化品质与物质品质共同构成。品质个性化+文化个性化,是中国名酒的成功之道。皇沟酒业在高全有董事长的带领下,用了20多年的时间,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宗。以逐渐完备的皇沟馥香工艺酿造出其独特的美酒品质。成功实现了皇沟酒的品质个性化。
今天,皇沟酒业又在胡晓鸣总经理的带领下,充分依托永城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禀赋,将“汉文化”作为皇沟酒文化的个性表达,推出了馥香汉宴,进行汉文化与美酒的整理与推广,承办“中国酒业汉酒大会”。我们共同期待,未来的皇沟酒业:大风起兮,馥香飞扬。
汉文化与酒文化关系紧密。尤其是中国白酒,人类社会最早的蒸馏酒便诞生于汉代,也就是公元前8年。南昌2016年出土的海昏侯墓,证明了中国西汉时期便有了蒸馏酒。也就是中国白酒。
酒文化,既是汉朝辉煌酒文化的表达,也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华夏酒文化的表达。中国汉代酒文化,是一个新课题。首届中国汉酒文化大会,至少应该回答好这么几个问题:为何需要提出“中国汉代酒文化”?什么是“汉代酒文化”?“汉代酒文化”有哪些鲜明的特征?我们该怎么整理、传播、推广“汉代酒文化”?
在今年上海酒博会的“问酒”论坛上,网友朋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哪个酒种是我国的国酒?有的专家觉得是“黄酒”,有的专家觉得是“白酒”。无论是黄酒,还是白酒,我认为都是正确的,但并不全面。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一个问题指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们缺乏中国酒文化的主体性表达,花了钱的人中华民族酒文化的“文化个性化”缺乏认知。
世界有四大文化圈,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圈,东南亚的汉文化圈,阿拉伯世界的教文化圈,印度的婆罗门教文化圈。汉文化,又称为“华夏文化”“中华文化”“中国文化”;“汉文化圈”从汉朝开始慢慢地形成,是指汉文化存在和影响的广大区域,是中国与环中国海周边国家、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上形成的以中国为中心、主体和主导的汉文化共同体,包括中国、越南、日本、朝鲜、韩国、东南亚部分地区,也影响中国境内其他民族。这一区域的文化共性是汉字、汉语、汉服、汉礼、汉俗、儒学、汉唐律令制度,以及中国生产技术等。我们大家都认为,在传统的“汉文化圈”体系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被遗漏或者忽略了,那就是“汉代酒文化圈”。这样的一个问题,一会儿我们文化委员会的志宏秘书长会给大家进一步解读。
习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那么对照中国酒业的产业体系来分析,我国的啤酒、葡萄酒是符合新发展格局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而白酒、黄酒、露酒三大酒种,则是以国内大循环为绝对主体,还远远谈不上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究其原因,白酒、黄酒、露酒有着一致的文化属性。我们应当格外的重视这一文化属性,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实践探索,逐步实现这三大酒种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出“汉代酒文化”这个重要的历史和时代课题。什么是汉代酒文化?汉代酒文化就是“由汉民族为主体原创的、以汉族酒文化为主导的、包括白酒、黄酒、露酒在内的、面向国际的中华酒文化。”
几十年来,各界人士都在呼吁中国酒的国际化问题,但往往停留在喊口号层面,很少有人坐下来实实在在研究怎么样国际化。我们经过研究之后发现,中国酒在国际上竟然没有自己的专属名称。比如“白酒”,被翻译为“中国蒸馏酒”,归入了“其他蒸馏酒”。从2014年开始,我们从饮料酒分类标准着手解决这一个问题。到2020年从国标27104分类标准修订,确定了白酒国际名称“Baijiu”、黄酒国际名称“Huangjiu”、露酒国际名称“Lujiu”,之后都获得了中国海关总署的批准。这三个以汉语拼音命名的国际名称,成为中国酒文化的典型标志。
2022年6月1日,饮料酒分类新国标正式实施。该标准从原料、糖化发酵剂、发酵容器、外源添加限制等方面突出了中国白酒的典型工艺特征,明确白酒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将调香白酒从白酒分类中摘出来,归属于配制酒;明确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不得使用非谷物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露酒是以白酒、黄酒为酒基。这一系列的标准修订,突出了以汉代酒文化的主体性,白酒、黄酒、露酒标准贯通,为中国酒标准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闭环。
天人合一,多微共酵,缸窖酿造,陶坛贮存,是中国酒酿造工艺的共同特征。空气中的看不见的“酿酒大师”与酿酒现场传承古法的“工匠大师”;合作完成中国酒的神奇酿造。
用曲酿造,陶坛陈贮,以陶器或者窖池为酿造设备,都是中国酒与其他酒种、其他几个国家酿酒工艺显著不同的特征。
浪漫主义,是汉代酒文化的精神追求,表现为文人雅士的“诗酒精神”,琴棋书画诗酒花,中国无酒不成诗;也表现为人在江湖的“英雄主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忠鉴日月,义薄云天。
现实主义,是中国酒文化的行为准则,表现为“酒礼”、“酒德”。无酒不成礼,酒礼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全面贯彻儒家伦理道德秩序的核心载体,上到朝堂,下到乡野,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文盲白丁,都在酒礼文化中不断接受儒家文化的洗礼。直到今天,酒礼文化依然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基本表达。
关于白酒的起源,学术界已经争论了近百年。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重大的考古发现,慢慢的变多的证据说明,中国蒸馏酒最早于汉代已经发明。一会儿郑州大学的专家将详细的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说,在2000年前的汉代,包括白酒、黄酒、露酒在内的中国酒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白酒、黄酒、露酒、葡萄酒,都是中国酒的传统酒种,但中国葡萄酒的历史传承我们研究的还不够。白酒、黄酒、露酒的文化史,基本代表了中国酒文化史。
“汉文化圈”,又称为“汉字文化圈”。大家稍微注意一下就不难发现,中国酒类产品的名称,只要是用汉字书法书写的,绝大多数都是白酒、黄酒、露酒,白酒尤其明显。许多名酒品牌名称都是优秀的中国书法呈现。
中国的英文名称就是陶瓷的英文名称。陶瓷也是汉文化圈的核心标志。使用瓷器包装的啤酒产品、葡萄酒产品非常少,使用瓷器包装的白酒、黄酒、露酒不胜枚举。
正如前面所言,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白酒、黄酒、露酒的共同薄弱环节。我们提出“汉代酒文化”,特别在定义中强调“汉代酒文化”是面向国际的中华酒文化,就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中国酒文化”的目标就是国际化。
首先要突出个性化。汉代酒文化应该有整体一致的文化特征。但从1840年以来,中国人一直在仰视西方文化,西方文化100多年来渗透到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汉文化特征突出的白酒、黄酒、露酒,也受到了冲击和改变。构建一致的中国酒文化体系,要求我们一定要加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树立鲜明的“中国酒文化”理念,百花齐放,美美与共,个性化表达中国酒文化。
其次要突出现代化。现代化才能国际化。继承中创新,创新中继承,应该是构建汉代酒文化体系的核心价值观。传统汉代酒文化体系,一定得完成向现代汉代酒文化的时代转型。我们这个时代层出不穷的“国风创新”、“新中式”,为咱们提供了庞大的参照系。面向国际化,实现现代化,是“汉代酒文化”提出的初衷,也是目标。
中国酒业新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中国酒业文化从“企业文化时代”向“产业文化时代”转变。怎么讲好“中国酒故事”?怎么传播好“中国酒声音”?需要整个产业、骨干企业一同思考、研究、讨论,从内容到形式形成若干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整合传播的整体框架,统一顶层设计,酒企自主表达,形成既有统一思维又有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中国酒是一个整体,酒文化具有共同的文化属性。一个品牌在国际市场建立认知,是很艰难的;但整个产业联合起来,建立国际市场对中国酒的整体认知,相对就容易得多。中国酒在品质表达、标准表达、酒庄表达、市场准入、展会推广、中餐馆消费场景、华人圈文化认同等方方面面都有一致性,完全有可能构建一致的出海行动战略。突出共性树形象,强化个性拓市场,中国酒国际化未来可期。
到2035年将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是党和国家的文化愿景。落实到中国酒业,打造“个性鲜明、理念同步、行动统一、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的“中国酒文化”和“中国酒文化圈”,是中国酒业的文化愿景。
十点播报 宿迁推进千亿酿造产业链 古井获工信部5G工厂认定 青啤投建人工智能企业
[食品资讯搜索] [加入收藏]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2024年第123期)
十点播报 影响白酒风味新因素被发现;遵义规划世界酱酒核心区建设;长城葡萄酒获评年度最佳婚宴用酒
第111届全国糖酒会主论坛嘉宾内容分享:好欢螺、卡士乳业、JWB共探中国食品企业出海策略
北京市昌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对部分餐饮服务企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置通报(2024年第二十一期)
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被查处的餐饮单位(2024年第二十期)
【食品安全】关于对部分餐饮服务单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查处情况公示(2024年第42期)